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Regioselective Pyridine C-H-Functionalization and Skeletal Editing

发布日期:2025-09-16 浏览量:

报告时间 2025年9月23日上午 9:50 - 10:35
报告地点 化生化工楼 B327 (北湖校区西区)
主办单位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处
主 讲 人 Armido Studer

  Armido Studer, 有机化学正教授 (W3), 德国明斯特大学,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他的研究团队以自由基化学为核心,系统开展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及相关应用开发,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科学、有机合成方法学与先进材料化学等前沿领域。通过发展“持续自由基效应”等理论,并提出“电子催化”新概念,课题组建立了自由基反应在选择性催化转化及功能分子精准合成中的新范式。Studer教授在Nature、Science、Nat. Synth.、Nat. 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多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曾获阿道夫·冯·贝耶尔纪念奖章(2025)、Arthur C. Cope Late Career Scholars Award(2022)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佩德勒奖(2018)等荣誉称号。

  报告简介:本报告概述了吡啶化学领域两项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吡啶的C-H键选择性官能团化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近期研究通过一种氧化还原中性的“脱芳构化-再芳构化”过程,成功实现了高度区域选择性的间位和对位C-H官能团化,并逐步拓展至三氟甲基化、卤化(F、Cl、Br)、硝化、二氟甲基化、烯基化、芳基化等多种反应。另一方面,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吡啶骨架编辑,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原子对交换”策略,可在一步反应中将吡啶核心中的C-N键直接转化为C-C键,从而模块化地将其转化为苯或萘环结构。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多种药物分子的后期多样化修饰。上述两种策略均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兼具广谱的适用性和优异的选择性,为药物研发及相关领域的精准分子合成与后期修饰提供了强大而新颖的工具。